本学期我院第一次面向大四各专业学生开设Studio课程,由孙效华教授负责的智慧生活课题组发布了六大主题供学生展开研究和设计实践。
大家从AR与HoloLens应用、Proactive HMI、医疗大数据可视化、知识图谱可视化、无人车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等不同领域思考如何实现智慧生活。
经过九周的课程学习,共有十一个项目完成了选题陈述、概念设计、交互设计和交互原型等阶段性成果,现将项目成果通过线上分享和线下展览的方式展出。
主题一:AR与HoloLens应用
Holo Cellar
刘琳
Holo Cellar是一个为红酒俱乐部提供红酒体验的服务设计。
调研中发现,多数会员为业余红酒爱好者,而非行家。他们从酒标或偶尔与侍酒师的交谈中获得的信息十分有限,学习方式也比较单一,于是一个优质的红酒知识获得渠道就变得十分必要。
Holo Cellar的设计以HoloLens作为载体,为顾客提供一种新的服务体验,即Learn-by-Drinking,从理论到实践为顾客提供沉浸式的葡萄酒体验。如当顾客拿起一瓶酒时通过AR技术进行信息展示;多人讨论一瓶酒时不同的交流模式;葡萄酒礼仪通过AR技术进行指导等。
Jewelie - AR assistant for jewelry designers
张君阳
当AR技术邂逅精致浪漫的首饰设计,一款名为Jewelie的珠宝设计师AR助手由此诞生。随着虚拟的3D模型、宝石、加工信息在现实空间一一呈现,设计师可以通过语音、手势、笔式控制器等多种交互方式,更加经济、高效、优雅地挥洒自己的灵感,大胆地创造精致和美好的饰品;首饰制作时,将手中的实物叠加上3D模型和宝石再进行精雕细琢,最大限度地为佩戴者还原使用场景。
Sim-Disaster
赵珂
此款应用基于Microsoft HoloLens,应用AR技术对灾害场景(地震、火灾)进行模拟与指引,目的在于帮助青少年在虚拟场景中体验灾害现场并即时采取自救措施。
HI UP
王若琦
HI UP是一款用于提高步行安全的手机应用,设计目标是在街上行走时注意力却集中在手机上的人群。设计概念结合了AR技术,利用定位功能和视线追踪识别出用户是否一边过马路一边玩手机,从而及时通过手机程序做出干预和危险提醒。下图以发讯息、打电话、听歌、看视频和使用导航五种可能发生的使用情境为例,列出了对应的流程界面。
主题二:Proactive HMI
WU-DU
赵娇娇
WU-DU是基于主动响应式人机交互理念和技术而设计的车载智能服务系统,旨在优化用户的交互方式,提高驾驶过程中的智能程度。系统通过收集分析温湿度、空气质量等五个方面的数据,学习用户的行为偏好,自主监测和调控车内环境;同时联动外部设备,如手机、电脑等智能家居产品,实现车内到车外的即时对接。
Proactive HMI System
胡媛媛
随着车内信息日益增多,智能主动的车内系统将在减轻驾驶员负担的同时提供更好的服务。此项目从用户需求出发,梳理与之相关的情境并将其归纳成推送、推荐、建议、提醒和直接决策五种模式。主要将HUD和位于方向盘的中央控制器作为支持复杂多轮决策的交互界面,并使用其他媒介如声音灯光主动传达部分信息。
主题三:医疗大数据可视化
Liver Cancer Data System
王嘉旭
本肝癌数据分析系统是基于Mac OS开发的用于医疗数据分析以及精准治疗的软件工具。在现阶段广泛用于治疗判断的巴塞罗那分级法(BCLC)的基础上,该系统将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多种分类研究,期望提供给医疗工作者和相关学者更多的数据分析模型,使他们在肝癌研究的数据化分析中能得到更多的启发,通过归纳数据探索新的肝癌治疗可能性。
BigData Medical
江婉君
此次医疗数据可视化工具以三角体槪念显示诊断过程中最重要的三种医疗大数据可视化界面,分別是最佳治疗方案的比对、药物效应和病人的医疗检测数据;根据病人的数据情况作出正方体或五边体的比对工具;把病人大量繁复的医疗数据简化成一个立体几何环。三种界面可以帮助医生利用数据可视化的优势在短时间内做出有效的治疗诊断。
主题四:个性化知识图谱
MissQ
滕晓林
本次设计基于人机对话的交互方式,通过游戏、查询和问答教导三种模式,经自然语言处理采集用户话语中的关键信息,根据不同话题范围形成概念信息聚类,并以概念信息关联为基础,定义人与物、物与物的不同联系类型,构建基于群体内信息的个性化知识图谱网络,并在人机交互的过程中不断增补、修正内容和关联,促进图谱循环生长,并拓展出基于知识图谱的多项应用,使图谱为用户更好地提供多种情境下的交流和服务。
主题五:无人车
Light-it-up
韩正琳
在2080年智能交通系统全面实现的背景下,本次设计基于Google无人车车内灯光系统,融合了Halo/Deep Sea/Bonfire模式,达到人性、科技、自然的结合,成为直觉性的照明系统,以此提升无人车的行驶体验。
主题六:智能可穿戴设备
Privacy Messager
李恒媛
“Privacy Messager”,意为隐私的信使。本产品试图探讨在当代多媒体环境下隐私悖论状态的形成原因以及个人差异性。隐私悖论即人们一方面试图通过在社交媒体上暴露隐私获得关注度和存在感,一方面又因为此行为产生强烈的不安全感从而需要被保护的状态。产品模拟了救生衣和手的形态,暗喻了需要’被保护’和现代人’键盘侠’的生活方式,通过实时检测手机里包含隐私内容的数据,发生膨胀,从而对用户起到提醒作用。同时收集用户反馈,完善带有个体差异性的隐私数据,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自己,缓解隐私悖论状态。
线下展示地点
地点:设计创意学院鱼缸报告厅侧边走道
时间:2017.11.27-2017.12.10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