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专访•回顾|同济—Kolding联合工作坊

【2015年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丹麦Kolding设计学院合作举办教学工作坊“同济-Kolding设计工作坊”(Tongji-Kolding Design Workshop)的第七年。今年,35名来自Kolding设计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三年级工业设计、环境设计、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方向的同学们分组合作完成了作品设计。此次的工作坊一共分成三个模块:工业设计、传达设计及首饰设计。在为期四周的工作坊中,同学们以设计师的视角审视上海,尝试用自己的创意设计将上海改造成一个更加宜居的城市。】

 

 

 

11月23日,“2015同济-Kolding设计工作坊”(Tongji-Kolding Design Workshop 2015)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启动,35名来自丹麦Kolding设计学院不同专业的学生以及设计创意学院本科三年级的同学参与其中,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调研和设计。日前,该工作坊活动已进入汇报展示阶段。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今年是设计创意学院与Kolding设计学院合作举办设计工作坊的第七年。本次工作坊为期四周,包含“城市的可续性与移动的可能性”、“智能城市,智能社区”和“可穿戴科技——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可持续产品”三大课题,涉及工业设计、传达设计及首饰设计三大模块。

 

“城市的可续行与移动的可能性”课题以“智能”和“关怀”为原则,从非机动交通工具、公共交通系统、物流系统和新能源交通工具四个方面切入,对上海城市交通和移动的可能性进行了深入探讨。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在“可穿戴科技——为中国市场设计的可持续产品”课题中,设计创意学院首饰设计与Koldind设计学院时尚与纺织设计专业的同学们从日常生活细节出发,共同探索适合中国市场的设计,为这一探索引入了更为多元的专业和文化视角。有的小组对“暖宝宝”(一次性取暖片)材料的环保可持续性提出了质疑,试图设计取代暖宝宝的环境友好型智能保暖产品;有的小组则关注社交层面的问题,试图创造出具有社交可持续性的设计。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近日,工业设计模块的同学们在位于上海宝山的“杨明洁工业设计博物馆”里进行了成果汇报和展览。该博物馆由我院客座教授杨明洁创办,是国内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汇报结束后,举行了盛大的欢送兼圣诞派对,设计创意学院和Kolding设计学院的同学们在经历了近一个月的合作与相处后,建立了深厚的友谊。

 

本次工作坊即将圆满结束。经过此次工作坊的训练和熏陶,同学们的社会责任感,发现、定位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他们的人文素养都得到提升。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8.jpg

 

各模块指导老师:

【工业设计】刘力丹、杨明洁、刘胧、刘震元、樊中、Tobias Johan(丹麦)

【传达设计】高搏、Stephan Wouter Saaltink(丹麦)

【首饰设计】赵世笺、Nadine Nora、Anne Louise Bang(丹麦)

 

 

【专访】:工业设计模块指导老师——杨明洁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9.jpg

著名工业设计师杨明洁是此次“同济—Kolding设计工作坊”工业设计模块的负责老师之一,与我院刘力丹、刘胧、刘震元、樊中老师以及来自Kolding设计学院的Tobias老师共同指导学生完成课题。12月8日,参与此次workshop工业设计模块的同学们进行了中期汇报,小编有幸采访到了前来指导的杨明洁老师。此次是杨老师第一次参与设计创意学院与Kolding设计学院合作举办的设计工作坊,也是杨老师担任设创学院的客座教授后的第一个国际合作项目。

 

请介绍一下此次workshop中您的角色和任务?

作为工业设计模块的负责老师,我的角色是去构思这个课题,跟丹麦Kolding的Tobias老师还有两位来自我们YANG DESIGN团队的城市创新部门的设计顾问GAGA和Fancen一起,指导这个“城市移动和可持续”设计课题。

 

 

这个选题与您的专业背景相关吗?

相关,我的专业本身就是工业设计,不管是在国内读书到德国留学还是工作,到今天为止我的经历是同工业设计有关的。另外,这次前来参加工作坊的我们YANG DESIGN团队的两位资深设计师,他们本身就是在城市创新设计部门,所以他们的专业背景也很适合指导这个课题。还有,Tobias老师也是工业设计出身,可以说,这个项目对于我们导师来说,都是我们熟悉的领域。

 

 

您怎样评价“城市移动和可持续”这样一个选题呢?

这是我跟丹麦Kolding的老师一起讨论得出的选题,基于双方学生的背景以及当下社会所面对的共同话题,我觉得是一个很好的结合点。现在的大城市都面临着交通、运输上的困难,包括人类运输和物质运输都有很多问题,我们就是从这一点展开去做各方面的调研,比如说涉及到快递如何更加准确高效传递的话题等。我们鼓励学生从弱势群体的角度去考虑问题,比如孕妇,她们在城市出行中可能会出现什么问题,我们如何设计一个很巧妙的公共设施去解决这些问题。我们也考虑到了垃圾的运送、桶装水的运送等等这些与生活相关的议题,所有在城市生活中跟移动相关的话题,我们都会引导学生们去发现问题然后解决问题。

 

 

在此次活动的相处中,您对设计创意学院的学生评价如何?

中国学生可能相对于丹麦学生来说略显保守,但是我觉得同济大学的学生相较于其他设计类院校的学生在设计领域的想法已经非常的前瞻了,创新的空间非常大,可塑性非常强。在跟学生们探讨课题的时候,他们的有些想法非常有意思,出乎我的想象范围,他们的想法超出了我的期待。

 

 

这次活动中您的感受如何呢?

首先我非常荣幸能够担任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客座教授,我觉得这是一个非常宝贵的合作机会,对我来说是一件很有社会意义的一件事情,并且由于离开校园很久了,这次作为大学老师重回校园的感觉很好。具体就这个课程而言,进展到现在两周多了,今天看到学生们的汇报我觉得非常不错,他们很勤奋,所看到的成果有蛮多令人惊喜的地方。我觉得跟同济还有丹麦的学生一起讨论方案的过程非常有意思,我希望我能有更多的时间去跟学生们交流,这个过程很快乐很单纯,这跟我在一个公司的设计部门的状态是不同的,我很享受重新回到校园的这种感觉。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上图为杨明洁老师(左二)在学生作品汇报现场)

 

【人物简介】

杨明洁是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客座教授,著名设计师、收藏家、YANG DESIGN(杨设计顾问)创始人。先后毕业于浙大、中国美院,获德国WK基金会全额奖学金赴德留学,获工业设计硕士后,任职于慕尼黑西门子设计总部。杨明洁荣获了包括德国红点奖、iF、日本G-mark、美国IDEA、亚洲最具影响力设计银奖在内的八十多项设计大奖,其作品展出于全球各大设计展与博物馆。

 

杨明洁于2005年创办的YANG DESIGN,如今已发展成为中国领先的设计顾问公司。2013年,杨明洁投资创办的中国首家私人工业设计博物馆在上海落成,其收藏的近千件优良产品展示了工业设计的发展史。2015年杨明洁开启“新手工艺”项目,致力于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再设计与复兴。

 

融合了德意志逻辑美学与中国人文思考的设计理念,也使得杨明洁成为了包括波音、奥迪、Poltrona Frau、飞利浦、斯沃琪、Gaggenau、绿色和平、壹基金等众多国际顶尖品牌与公益组织的合作伙伴。

 

 

【专访】:工业设计模块学生

 

在这次workshop的中期汇报课后,记者采访了两位工业设计专业方向的学生,采访了他们对此次workshop的感受,让我们一起听听同学们的心声。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周同学

本科三年级工业设计专业方向学生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及理念?

我们小组设计的是一个供水系统,是从方便送水工的角度切入的。我们的出发点是想改善送水工在送水过程中的搬运条件:在没有电梯的情况下,他们只能通过肩扛手提的方式将很重的水桶送到指定地点,非常辛苦。所以,我们想通过设计一些运输设备或是在水桶上做一些改进,帮助他们改善工作环境。另一方面,在设计和调研的过程中,我们也考虑到也许未来人们会有新的饮水方式,水桶式饮水机或许不久就会被淘汰。

 

此次和丹麦同学一起合作的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英语口语真是得到了大大的锻炼,我发现丹麦同学思维很开放,他们的设计思维非常有现代感、未来感,老师布置一个课题也后不会给太多限制性的条条框框,他们的思维就会特别发散开放,但是老师也会适时引导。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.jpg

 

 

姚同学

本科三年级工业设计专业方向学生

 

介绍一下你的作品及理念?

我们小组的选题是非机动交通工具的设计,我们决定在自行车上做文章。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观察到很多爷爷奶奶习惯在接完孩子后顺道买菜,并把这个过程当作一种日常锻炼身体的方式,我们发现有很多爷爷奶奶就把买到的菜挂在自行车把手上,还有的是推手推车出来的,我们想把两种方式结合起来制造出一种方便他们接孙子的同时又可以买菜的交通工具,并且设计还要兼顾孩子的安全问题,因为现在的市面上几乎没有适用于自行车的儿童安全座椅。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	.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
.jpg

此次和丹麦同学一起合作过程中有什么发现和收获?

丹麦的教学模式跟我们很不一样,中国学生的作业都是在晚上做或是另找空闲时间完成,但是他们的课程都集中在白天,作业也都在白天就完成了,这样晚上就有属于自己的时间。而且,他们的专业设计课程占所有课程的比例很大,而我们除了上设计课还有很多其他课程,希望我们的专业课可以更密集一点。在设计方面,我发现丹麦同学在设计的时候更有套路更成熟些。他们在设计前非常重视调研这一块,并且他们专业的调研方法很值得我们学习。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妗岄潰\12.25涓撻锛氬悓娴庘€擪olding鑱斿悎宸ヤ綔鍧奬.jp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际交流

发布时间

2015/12/29

发布者

设计创意学院行政与外事办公室

分享

更多新闻
More in News

关注 D&I

链接 Links

联系 Contact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