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Inner-action with Activity——2018人行桥设计与建构

人行桥作为一种特殊的建筑形式,有着自身强大的空间表现力。本课题是同济大学学部级教改项目“《人行桥设计与建构》跨专业开放专业课程建设”的教学实践,由设计创意学院工业设计专业大三学生与土木工程学院桥梁专业方向大四学生共同参与完成。为避免将人行桥作为单一对象,或是一种风格化、定格式的实物组合,此次课程引入“场域”概念,将人行桥理解为围合城市集体空间的聚合物。场域内部的要素需要通过一定的关系与其他要素建立起联系,以“触发——感受——联动——生成”为基本设计过程,鼓励同学完成一次为期6周的跨专业设计挑战。


image002.jpg


下面是跨专业组成的9支团队的全部作品——


01

Cubes of Growth

设计创意学院:陈茂烁 刘子羿

土木工程学院:罗岚炘

image005.jpg

 

我们希望通过最纯粹的元素与仿生的算法,不加干涉地让桥体自发生长,构造一种数码却有机的形态,与三好坞周围的自然环境相互碰撞,给人全新的空间体验。首先,为了突破传统桥面的形态,利用三个随机生成的立方体与平面相截生成节奏变化的桥面。随后,参考植物生长的微观规律与算法,在立方体上生成随机营养点,在桥面边框上生成随机根系点,模拟植物生长行为,定义生长的规则后,通过迭代算法,不加干涉地让桥体自发生长,形成表皮。然后,在桥面生成delaunay三角形,并以桥面最大形变量为指标,使用遗传算法进行结构与形态优化。最后,通过三角剖分,随立方体空间特征生成栏杆部分,统一整个桥体形态。

通过巧妙的传动装置,将桥面的微小震动通过索杆与弹簧系统放大传导到表皮,使表皮随行人通过发生波动式的交互与形变。



02

PRISAW 夌

设计创意学院:闫广赫 吴优

土木工程学院:王曼茜

 

image008.jpg

 

以光的折射为概念,将光束穿过棱镜这一个可见不可触的动态过程,外化为一个联动过程,光打入棱镜而散射,桥板移动到对岸,同侧桥板升起。动与静中,人通过,人伫立。站在prisaw上,桥板穿插升起,给人以时空交错感觉。



03

Zigzag Bridge 这个那个·桥

设计创意学院:刘承彦 王敏萱

土木工程学院:孙耘

 

image011.jpg

 

Zigzag桥梁能够在人流量大的时候成为直桥,连接起图书馆与物理馆,成为交通枢纽上的一条捷径,帮助这个场域中的人快速通行。而在人流量少的时候,变成有传统神韵的折桥,为在此休息的人们提供新的场地。在最终造型的设计中,两个因素被主要考虑,第一是滑索本身的动势。我们非常诚实地设计了这个符合动势的从高到低的桥塔。第二是折桥本身的造型语言。因此我们设计了这两个同样以折为主要造型的桥塔。

这个那个,为了“场域”“感动”而生。



04

Soul Knight

设计创意学院:廖晗伶 戚致远

土木工程学院:钟鸣宇

 

image014.jpg

 

桥是联结,是融汇之后的精神力、生命力与创造力。我们选择校园内最需要挖掘这些力量的场域——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作为桥址,利用场地的高差打造独特“感动”:随目光而动,随思维而动,随人动,随心动。我们希望在Soul Knight上行走的人,既能在场域中迸发出无穷的力量,也可以成为思维的守卫者。祝行走在桥上的人,成为真正的 Soul Knight。


 

05

鳞间

设计创意学院:闵麟婷 徐曼

土木工程学院:王傲

 

image017.jpg

 

“鳞”,即桥面板外形成鳞片状搭接,单侧边缘轮廓外形趋向中心;“鳞”间通过下部转动销轴连接,使得人行走表面连续,保证行走安全、舒适;桥面板下贯穿两根平行钢丝索,并锚固于两岸,以满足受力体系要求。

“间”,即“鳞”外伸栏杆系所形成间隙,当行人步在桥上,桥面结构下沉,外伸栏杆系顶缘靠近,间隙收缩,栏杆系运动与行人足迹形成互动,增强桥梁运动感和趣味性。

受弹簧的管状螺旋空间启发,管状空间营造的视觉感受,螺旋外形带来的行走变化;作为一种古老的桥梁形式,悬带桥结构明确、简洁。


 

06

Interference 干涉

设计创意学院:章雨晨 赵碗迎

土木工程学院:李晟

 

image020.jpg

 

你知道学校里情人坡后有一片区域叫问源广场吗?“问源”是一个不断追寻、永无止境的过程,正如这个环形桥,以波的干涉为意向。

动静相生,疏密有别,公私分明。

你与环境,互相干涉、碰撞、配合、适应......每一刻的你与它都会构成不同的造型,静谧和灵动都由你创造。

 


07

WEVAING 穿行

设计创意学院:劭晨霏 张丽莎

土木工程学院:戴薇

 

image023.jpg

 

WEAVING的选址位于学校人流量较大的情人坡旁,这里更多出现的是住在附近的居民和返校的校友。游人出现的高峰段是每日中午半小时以及晚间半小时,他们在游走校园的过程中可能会期望获得新奇的体验。阵列的环形运动仿佛海浪翻滚,引发游人的猎奇心理。通道状的主桥给人穿行的感觉。大圆环由参数化控制整体动态,引桥根据婴儿车通行坡度1:4设计。桥的运动结构以及支撑结构采用不锈钢,减少自重增加强度,桥面铺设浅色硬木板,亲和适合行走。

 

 

08

桃花源

设计创意学院:虞正皓 魏雨婷

土木工程学院:刘吉林

 

image026.jpg

 

“桃花源”既是浮桥也是吊桥。它旨在连通休憩区域和学习区域的同时,创造一个存在又不存在的“第三空间”。通过桥体本身的弯折和桥侧磨砂玻璃面板的光影变化带给行人不知所往的奇特体验。当行人走下台阶逐渐接近水面,桥体由吊桥逐渐转化为浮桥,行人视觉豁然开朗并踏上一块完全亲水的浮桥面板,感受自然带来的奇特疗愈体验。

我们相信,当行人走上台阶回到现实世界,一些内在的东西已经发生了微妙的改变。



09

PARAFRONT

设计创意学院:左恩雅 肖雨晴

土木工程学院:沈翀

 

image029.jpg

 

我们将人作为主要因素成为我们设计整座桥的动因,将实际意义的“运动”和从感知上的“互动”融入在人行桥的设计中。人和自行车在桥梁上下分别前行时,弯杆加张索造型达到了隧道般穿梭的效果,“人动桥静,人感其动”。人在桥梁上凭栏依靠时触发传感器,张弦结构的弯杆会进行安全范围内的微小旋转,钢索随之运动,人们投射下的影子也可可放大桥的“动”带给人的视觉感受,这是“人静桥动,人未感其动”。这种人桥共生共行的效果,使整个场域内总有一部分保持运动,人和桥轮流在场域中扮演富有动感的角色。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教学

发布时间

2018/12/5

发布者

设计创意学院办公室

分享

更多新闻
More in News

关注 D&I

链接 Links

联系 Contact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