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精神血脉。在人工智能浪潮席卷的当下,同济大学智能大数据可视化实验室(iDVX Lab)与设计创意学院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在2023年数据可视化工作坊的基础上,推出了“数说红色故事系列二——红色数据实物化工作坊”。
iDVX Lab 陈晴老师进行开场引入
本次工作坊作为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对标争先”特色项目,于5月27日下午顺利开展。工作坊介绍了数据实物化的AI辅助设计方式,引导同学们对红色历史数据进行洞察和再创作,产出了一系列兼具信息深度和视觉美感的数据实物化载体。
活动采取公开招募的形式,吸引了来自同济大学工业设计、建筑学和视觉传达设计等专业方向,以及上海第二工业大学、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等不同院校背景的同学前来参与。
在第一部分中,陈晴老师为工作坊的同学们讲解了数据实物化的定义与核心流程。来自iDVX实验室的张雨霏同学为工作坊同学们深入地分析了目前常见的数据实物化形式:数据实物化做为一种可交互的实物形式,能够使抽象的数据高度可视化,同时实物的形式也更便于其与观众进行互动,达到更好的展示效果。
张雨霏同学介绍数据实物化应用
张雨霏同学还为大家介绍了iDVX实验室研发的AI辅助数据实物化设计平台——只需要预设应用的场合、样例,AI将帮助用户快速生成多种数据实物化形式,为实际设计提供灵感。后续,用户还可以在对话框中不断微调,以生成更符合需求的结果。
接下来,研究生第五党支部副书记王思然同学为大家引入了“上海红色旧址”、“红色电影”、 “革命早期的女党员”及“红色旅游” 四个红色数据集,并介绍了数据背后的历史故事。
一页数据的背后藏着无数故事。透过历史的足迹,大家初步洞察到了一些数据背后的含义:红色旧址的建立暗示着革命的发展步伐;女党员的加入与新思想的传播息息相关;红色电影的风靡意味着文娱思潮的转向……
这些原本分散在历史长河中的事件,被数据筛选快速提取了出来,又被设计思维看见、被同学们洞察。这不仅是设计的专业实践,更是红色文化寻找时代化载体的一条道路。
王思然引导同学们洞察数据背后的故事
研究生第五党支部为此次工作坊提前准备了超轻粘土、扭扭棒、毛线、彩色卡纸等多样的基础材料,同时也为同学们提供了中国地图以及AI辅助数据实物化平台等辅助工具。
两个小时的自由创作时间中,同学们大胆创想,积极尝试新的AI辅助工具,赋予一个个抽象的数据以新奇有趣的实体。
部分作品展示
工作坊最后,陈晴老师对大家的作品进行了点评,并进行了优秀作品投票评选,两组同学分获最佳创意奖和最佳视觉奖。
颁奖环节
“数说红色故事,铭记红色基因”。经过一个下午的学习和实践,同学们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又训练了设计思维、接触了最新的数据可视化工具,体验到了数据世界的无穷魅力,还收获了一系列兼具信息深度和视觉美感的可交互艺术实物作品,为未来红色知识传播带来了更多可能。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