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战“疫”面前,我们看见许多人身上闪着光

这个突如其来的疫情,


打破了多少人平静的生活,
搅碎了多少人的梦。
84岁高龄的钟南山院士冲到了第一线,
上海和多个城市的医务工作者前去驰援武汉。
 
这些天,
疫情的消息牵动着所有人的心,
没能停止增加的疫情数字,
医疗物资的紧缺,
一线医护人员连续高强度超负荷的工作……
 
灾难面前,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不是只有冲锋陷阵的人才是英雄,
我们看见,
身边的许多人,
正用他们自己的方式加入了这场战“疫”,
默默守护后方,
为早日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贡献自己的力量。


2月2日值班那天早上,我发现学院两个入口大门紧锁,后来得知目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外部访客不得进入的同时,学院教职工和学生的出入也需要严格登记。在登记表上写好名字、日期和手机号码等信息之后,我看了看学院三期大楼空荡荡的大厅,忍不住跟身边当班的物业小哥聊上几句。小刘家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并不是疫情很严重的地方,可是他说:“那也不能回去,回去这一路有太多不确定了,万一有什么闪失会给很多人带来麻烦。”小刘说,他一个月前好不容易抢到了大年初四回家的车票,“当然是想回家了,北方冷,我特意给自己配了一身新衣服和鞋子,还给我儿子和我妹妹的小孩儿买了很多好吃的好玩的,全都准备得妥妥的了,谁知道疫情来了,好多愿望在这个春节都没能实现……”

别说这没什么,
你不是他,你不懂,
你也许没有一年都没回家看一次儿子的经历,你不懂。

大约10点半,2018级的罗同学来到学院行政办公室,她的《延长留宿申请》需要盖学院的公章。罗同学从春节前就一直留校,原本留宿到1月16日,那时签证下来了,她就可以作为交流生前往丹麦的一所高校学习半年左右。“后来疫情爆发,学校规定一切对外交流学习等活动都暂停或推迟,那天我难过极了。”罗同学说,“这个机会很难得,虽然我可以申请明年春季的,但是还是少了一次学习的机会。我本来想不通,想要去跟学校再次提出申请,但是怎么说呢,最后我还是想明白了,还是要顾全大局吧,这时候哪儿也不去,就是对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大的贡献。”
 
毕竟,
在任何的路途中,
都有风险存在,
都会给自己和他人带来风险,
选择哪儿都不去,
是自己和他人、对社会最好的尽责。

把日历翻回到1月21日,学院辅导员张洪源还在返家回新疆的列车上,手机里开始不断跳出来自各个工作群的通知和消息。火车上的网络信号时断时续,张洪源与朱盛秀就各自分工,立即将这些重要通知逐个发到班主任群、各年级学生群、外籍交流生等多个微信群中……他们一个一个地发微信、打电话联络学生。学院本科、硕士、博士、对外交流生、港澳台学生、休学生、创新实验区学生等等多个类别总计700余名学生,所有信息的确认需要通过辅导员和班主任、班长共同落实到每一个人的身上。
 
张洪源说:“身在境外各地的学生有时差,欧洲8小时、北美16小时,着急联系这些同学的时候往往微信不回,电话也不接,以至于深夜23点打电话到国内父母那,结果被怀疑身份,还要耐心解释,强调工作紧急,并在第二日和学生取得联系后,让学生亲自和父母讲清楚。”困难还不止于此,“留学生中类别也不少,学历学位生、双学位生、交换生,涉及国家不同文化也有差异。起初沟通不是很顺畅,有的同学认为涉及个人隐私信息拒绝提供,配合并不积极。但经过耐心解释,终于将具体信息全部采集。" 行政外联中心的徐云霞老师和杨曼老师主动与国外合作高校等积极联络,协调学生的对外交流安排,及时发布相关信息,关注学院留学生的动态。每当群内留学生聊到国内疫情并开始表现出恐慌时,行政外联中心的杨曼老师和来自意大利的教师魏弗兰老师,均主动协助积极与学生沟通,安抚留学生们的紧张和焦虑的心情,也帮助辅导员一起消除了留学生们的疑虑,回答他们关心的问题,让他们不要担心,听从学校安排。
 
每天各种口子基础数据的汇总和重点学生的沟通汇报,都让学工办的几位辅导员老师忙到深夜,后半夜两点睡成了他们这几天的常态。
 
班主任老师里有一位李华老师,是一位高龄产妇,当时刚刚出院没几天,刀口还没有恢复,也不声不响地加入到了疫情防控与学生沟通的工作中来,她还坚持说“我没有做什么,就是关注疫情动态和上级工作要求上传下达,同时对境外学生和反应较慢学生做到及时提醒,督促大家按要求做好自我保护和情况上报工作。这些都是我分内的工作,而且我是党员,这个时候更不能退缩。”

与此同时,党委的吴皇丽老师和负责人事的郁爱娟老师也开始了紧张的工作,他们与140多位教职员工通过电话、微信等多种方式联系上,并发送了表格,通过几轮采集,收集全教师的相关信息,报备各自行踪和所在位置。鉴于疫情对下学期课程的影响,人才培养中心的老师们自年初二开始,与下学期有课的中外教师一一联系,商议课程时间、在线教学等预案;与硕博导师保持沟通,提醒假期中研究生的注意事项;主动联络毕业班等可能受疫情影响的各类同学,收集和反馈学生在学习上面临的问题.......
 
不是每个人都要冲锋陷阵,
不是救死扶伤才是英雄,
在后方的每一颗螺丝钉都拧得紧一点,
我们才敢向冲到前线的英雄保证说,
这道防线我们守得住!

疫情爆发之后,口罩很快脱销,学院Fablab的外籍教师SaveriSilli在实验室门口准备了一些口罩,并在指示牌上特别做了说明:数量有限,需要者每人免费限领一个。

莫娇老师则晒出了她此前带领学生参与犀牛保护项目时学生设计的犀牛口罩,并搬出了一大箱子存货交给了学院行政办公室,免费提供给需要的师生。她还说,“因为没有上市作为商品销售,所以口罩虽然是符合N95标准的,但是并没有GB认证,请大家不要介意。”
犀牛口罩相关信息:9月22日世界犀牛日| 为犀牛骑行

“不以善小而不为”,
这些事情看起来微不足道,
却让更多人在感受暖心的同时,
还感受到一份责任在身上,
而这份责任感是可以继续传递下去的。

还有一些很有爱的学生,主动请缨,设计了各类海报,发出警示、科普防控措施、鼓舞士气。(更多防控疫情主题海报敬请关注近期推送)







这些只是在自己岗位上为防控疫情努力工作的众多学院师生员工的缩影和代表,在非常时期,每个师生都安心地在家里工作和学习,就是选择担当,就是体现我们同济设创人的社会责任感!就是对防控疫情做出的最大贡献!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努力,
正如点点星光,
凝聚起来亦如照亮更多人前行的一团火,
让我们同舟共济,共克时艰!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党建

发布时间

2020/2/4

发布者

设计创意学院办公室

分享

更多新闻
More in News

关注 D&I

链接 Links

联系 Contact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