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设计杨浦未来街区」五个方案新鲜出炉!| 2019 Tongji x Kolding联合工作坊



2019 Tongji x Kolding联合工作坊于2019年11月25日上午正式开营,并于12月13日落下帷幕。20多位来自同济和丹麦的学生在10多位老师和嘉宾的指导下共同完成了此次工作坊。三周内,近10场讲座、17场工作坊和2场评图在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展开,学生在全市范围内调研参访10余个地点。


自2009年以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丹麦科灵设计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联合工作坊。今年工作坊的主题为「设计杨浦未来街区」,希望通过设计的力量转变杨浦区赤峰路街区的整体形象,将这条“工程技术街”变得“性感”起来,让年轻人愿意在此更多停留;同时激发更多创新力量,使中小企业、技术公司等能在此孵化成长。本次联合工作坊开启了一场对社区空间营造的大胆探索之旅。


2019

-Tongji X Kolding联合工作坊-


[灵感相遇]


今年的工作坊将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作为主营地,在过去的三周里,这里成为了一场场思想碰撞的灵感中心。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23.jpg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为工作坊学生带来开题讲座。他介绍了学院的历史与办学成果,学院坚持以“人的需求”为核心,以“设计驱动创新”的理念不断对知识进行转化,建立融入社区之中的实验室与工作坊,对未来生活原型进行设计打样,并为之后的迭代扩展做好准备。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27.jpg
随后,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协理、(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苏运升、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教授 Jarmo Suominen为大家阐述了课程导言,王衍老师对赤峰路课题项目的背景进行了梳理,丹麦科灵设计学院教授 Barnabas Wetton与Thomas Lagoni鼓励大家从社区营造的角度进行服务设计,并对设计的边界加以限定以增强其影响力。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32.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1936.jpg


[智慧云集]


本次工作坊邀请到众多来自不同领域的学者和业内专家,分享关于城市服务的案例课题,为各组方案注入满满灵感。

在开营之后的第一周里,Barnabas Wetton教授引导学生们进行自我介绍,示范了丹麦式课堂风格。在开题时,他提到“A service is a community in action.” ,鼓励大家从社区营造的角度进行服务设计,并对设计的边界加以限定以增强其影响力。


1.jpg


苏邑urban studio设计总监 Gabriele Tempesta向大家介绍了城市家具的设计实例,并就智能城市家具的兴起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2.jpg


Jarmo Suominen教授展示了赤峰路的现状。现场五个小组通过对街道的调研、交流和头脑风暴等方式,总结基地区位概况,挖掘到了不同的兴趣点,确立了初步探究方向为:垃圾再利用设计、设计让强管理更有趣、打造连接社区和同济的窗口、设计让不同的年龄段群体更好的融合。


3.jpg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周洪涛教授展示了自己对木头、网绳、气膜、冰雪等多种材料的探索与运用。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吴端教授从体验设计出发,介绍了Closure Circle、体验旅程等工具模型。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36.jpg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王衍老师分享了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在杨浦区四平路街道进行的“四平空间创生行动”(Open Your Space)社区共建改造项目,他认为,在进行城市设计时,不仅要为居民提供服务设施和活动空间,更要解决社区中的痛点与难点。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39.jpg
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董楠楠教授介绍了中国各大风格迥异的地域景观,并列举上海众多郊野公园的实例为大家讲解乡村文化景观的设计方法。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43.jpg
iFootbook足书CEO 徐杰、CTO 尤捷,孪数科技CEO 马俊杰,苏邑urban studio设计总监 Gabriele Tempesta等多位行业嘉宾,分别为大家带来所处行业的前沿科技和设计案例。

[实地探访]


在三周时间里,工作坊师生们前往上海市内10余个实例点进行探访考察,用脚步丈量城市发展的轨迹。


在NICE 2035未来生活原型街、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设计坪坊、同济-Dadawa声音实验室和创意工场,大家在老师带领下进行现场学习。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50.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656.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01.jpg

在老码头复兴五库,大家参观了“百年包豪斯”课程成果展,并在南外滩滨江地带进行考察。在愚园路及其周边社区内的各种创意据点,如愚园百货、愚园公共市集、故事商店等网红打卡点,大家深刻感受到城市街区再生的活力。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07.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12.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2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2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3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3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42.jpg

在唐硕体验创新咨询、创智农园、Steelcase上海灵感办公室、星巴克上海烘焙工坊等地,大家从商业思维、社区共治、人本设计等多角度体会到创意与实践结合的力量。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46.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54.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75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0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0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14.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20.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25.jpg





[头脑风暴]


在工作坊环节,大家进行了多场头脑风暴,组员们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自己的观点。在图示语言可视化表达下,信息被更加高效地传达和吸收。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42.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45.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848.jpg




[创新成果]


12月13日,本次工作坊的五个小组进行了终期汇报,大家将对城市未来街区的美好向往融入设计之中,生成了五个各具风格的“设计杨浦未来街区”方案。

第一组 | “NON-DANES”

李琳,齐岳,Caitlin,Yousra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05.jpg


主题:Re-factory


介绍:可持续的生活方式不仅是一种态度,也可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Re-factory 的概念是,重新认识赤峰路周边的现有资源:社区、商业、学校,将日常可回收物收集加以再设计和再利用,同时进行再生产。Re-factory将成为吸引居民、学生、志愿者不断践行可持续生活方式的平台,参与者在这里可以参与回收物细分、再设计及城市家具再生产的全过程。

点评:Re-factory概念应当从赤峰路所在街区开始,最后再回到街区。我们的资源、原材料来自于周边社区,而最后的产品落脚点也应当回归社区,使其成为一件可与居民进行共同获益的设计。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10.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13.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15.jpg


第二组 | “ZAO”

冯天心,苏柳,Runa,MarI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26.jpg

主题:PULSE

介绍:本组聚焦人与人之间的交互。人们在哪里相遇?人们什么时候会相遇?如何让人们相遇?基于赤峰路的现状,通过一系列的“Acpunctual”激活赤峰路,设计互动墙,形成一定的社群参与街道上发生的各种活动中,比如ReBank、Re-factory等。
点评:如何将互动墙和赤峰路的现状结合起来,并与学校、社区以及商业结合起来,形成不同的互动模式。️同时互动墙的形式可以考虑增加一些技术成分。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2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31.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34.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36.jpg


第三组 | “Team 帅”

Sophie Kirkegaard,Eszter Marie Kristensen Szabo,Laura Astrup,顾乃全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39.jpg

主题:Rebank

介绍:Rebank是一个材料回收的体验工坊,供人们聚集、观看、体验整个材料回收的流程,用手工感、体验感、可持续的理念重新定义新的“奢侈”。

点评:在重新定义一件新东西的时候,所有旧物皆可为我所用。在现有的关于奢侈的概念、对银行的观念,和对旧有系统的认识之上,可以继续挖掘体验背后深层的服务系统以及纸制品的不同形式。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42.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45.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4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52.jpg



第四组 | “Bang棒”

Maja Baadstorp, Tine Frederiksen,万佳敏,高云川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54.jpg
主题:mimi lu
介绍:小组成员在赤峰路上设计了多个节点,运用好奇心驱动人们去使用空间和装置,提升可回收的效率与区域空间的品质,从而形成循环系统。
点评1.运用可回收材料打造的低成本表皮,可在装点单调街道的同时,确定环境的基调。2.可选址在人流交汇的破旧围墙,产生新旧对比;可将垃圾外形几何化,并利用投影功能和万花筒的原理允许使用者从不同的视角浏览信息,以满足好奇心。3.对于可回收手工屋,可不对外展示内部场景,而仅仅通过潜望镜的形式将室内工作台引导到室外外立面上,放大神秘感。另一方面,可将手工品作为“盲盒”产品输出到整个系统中。

微信图片_20191218145958.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01.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04.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08.jpg


第五组 | “Xiao Mix”

周怡,高坦昊,Maja Ibsen Brammer,Tilde Bjerregaard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17.jpg

主题:YIQI LU

介绍:以废弃共享单车为元素,改造出一系列触点,激活公共设施的应用潜力,创造居民参与低时间成本、低学习成本、低社交成本的活动,更自如地感受微社交的温度,并在不经意间解决如单车停放、垃圾分类等社会问题,而不再通过强制性措施来推行。希望通过一系列触点转变人们对于共享资源的看法,从共享资源不属于任何人,到共享资源属于每一个人。

点评:后续深化的过程可以将重点放在自行车资源再利用以及如何助推与引导市民使用设施上,解决现实问题并转变观点方向。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24.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27.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29.jpg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41.jpg


本次Tongji x Kolding联合工作坊汇聚了来自环境设计、交互设计、工业设计等各个领域的智慧力量,以“设计杨浦未来街区”为命题,对城市街道空间营造进行了大胆探索,中外学生的思维碰撞也激发出关于社区环境的前瞻思考。

随着本次工作坊的落幕,双方将在未来进一步合作,继续立足对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把课题和企业需求及真实市场相连接,建立真实场景中的“翻转课堂”,强调跨学科知识、整合创新、设计方法和国际视野的培养。



[ 2020 Tongji X Kolding联合工作坊 ]

期待与你相遇



微信图片_20191218150044.jpg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

发布时间

2019/12/18

发布者

设计创意学院办公室

分享

更多新闻
More in News

关注 D&I

链接 Links

联系 Contact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