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帅,1989年、汉族
经济学博士、经济学博士后
预聘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
先后入选上海市“晨光计划”、“扬帆计划”等人才计划
同济大学可持续发展与新型城镇化智库 研究员
同济大学创新设计竞争力研究中心 副主任、联系人
研究方向
可持续发展经济学
创新设计竞争力
国家和城市设计战略
可持续设计
主讲课程
本科:《公共政策分析》
硕士:《可持续思维》、《可持续发展理论与研究方法》、《设计实践研究专题1(设计战略与管理)》、《设计研究专题:设计历史与理论方向》
教育背景
2011/9-2016/3 经济学博士学位(PhD), 中国同济大学
2012/9-2014/1 金融学硕士学位(Master), 爱尔兰University of Limerick
工作经历
2021/12-至今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预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
2018/1-2021/12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助理教授、硕士生导师
2016/4-2018/1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博士后
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生态福利绩效的理论、指标和实证”(72104185), 30万, 2022/1-2024/12, 在研, 主持.
[2] 上海市青年科技英才扬帆计划(21YF1449600), 20万, 2021/4-2024/3, 在研, 主持.
[3] 上海市2018年度“晨光计划”(A类)(18CG20), 2万, 2019/9-2021/12, 在研, 主持.
[4] 教育部高校国别和区域研究2020年度课题:基于CDIO工程教育模式的工业设计人才培育国际经验与中国策略研究(2020N1), 3.3万, 2020/12-2021/12, 结题, 主持.
[5] 上海设计学IV类高峰学科专项研究基金课题:国家创新设计竞争力的深化研究(DA19102), 8万元, 2019/9-2020/3, 结题, 主持.
[6] 同济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重点项目培育类国自然培育一般项目):生态福利绩效的理论、指标和实证(22120180321), 5万元, 2018/9-2019/9, 结题, 主持.
[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基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2016M601567), 5万元, 2016/9-2018/1, 结题, 主持.
代表性论著
[1] Shuai Zhang, Dajian Zhu, 2022. Incorporating “relative” ecological impacts into human development evaluation: Planetary Boundaries–adjusted HDI[J]. Ecological Indicators, 137, 108786.
[2] Mathis Wackernagel, Bert Beyers著, 2022. 生态足迹:管理我们的生态预算[M]. 张帅译. 上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
[3] 张帅, 诸大建, 陈海云等, 2021. 人类发展评估的三个阶段和基于“地球边界”的新指数[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31(9), 143-153.
[4] 张帅, 娄永琪, 郑宇洁, 2021. 基于“钻石模型”的国家设计竞争力研究[J]. 艺术设计研究, (8), 1-16.
[6] Zhang, S*., Zhu, D. J., Zhang, J. P., Li, L. L., 2020. Which influencing factors could reduce ecological consumption? Evidence from 90 countries for the time period 1996-2015[J]. Applied Sciences, 10(2), 678.
[7] 张帅, 娄永琪, 徐江, 2019. 国家(地区)设计竞争力的指标和实证[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美术与设计), (5), 69-76.
[8] Zhang, S., Zhu, D. J.*, Shi, Q. H., Cheng, M. W., 2018. Which countries are more ecologically efficient in improving human well-being? An application of the Index of Ecological Well-being Performance[J]. Resources, Conservation and Recycling, 129, 112-119.
[9] Zhang, S., Liu, B. B., Zhu, D. J., Cheng, M. W.*, 2018. Explaining individual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urban China based on the four-capital model[J]. Sustainability, 10(10), doi:10.3390/su10103480.
[10] Zhang, S., Shi, Q. H., Cheng, M. W.*, 2017. Renewable natural capital, the Biocapacity, and subjective well-being[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50, 277-286.
[11] 张帅, 史清华, 2017. 应用人类发展指数和生态足迹的可持续发展研究—基于强可持续的研究范式[J].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5(3), 99-108. 此论文获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转载。
[12] 张帅, 2017. 基于生态福利绩效视角的可持续发展研究[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
[13] Zhu, D. J., Zhang, S.*, Sutton, D. B., 2015. Linking Daly’s Proposition to policymaking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dicators and pathways[J]. Journal of Cleaner Production, 102, 333-341. 张帅为通讯作者。
[14] 诸大建, 张帅, 2014. 生态福利绩效及其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4(9), 59-67.
[15] 诸大建, 张帅, 2014. 生态福利绩效与深化可持续发展的研究[J].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5(5), 106-115.
[16] 诸大建, 张帅, 2014. 基于生态足迹的中国福利水平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城市与环境研究, 1(1), 18-33. 该期刊为中国社会科学院主办,此论文发表在该期刊的创刊号(总第一期)。
联系方式
Email:zhangshuaiboshi@tongji.edu.cn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