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富强
智能信息处理 工学博士、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个人学术简介
博士生导师,科技部中意设计创新中心副主任,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日本National Institute of Informatics客座教授。1987年在天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1996年在中国矿业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5年德国DAAD访问学者。
先后承担和组织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科技部重大/重点863项目5项、工信部重大专项6项以及欧盟第七框架项目等,以及多项企业合作项目,先后获省部级奖励14项,获国家发明专利30多项,发表论文300多篇,著作9部。
目前研究方向为5G和人工智能、智慧社区及创新创业,参与组织了中意跨国数字协同设计科技部重大国际合作项目以及人工智能和5G物联网应用的多个科研项目。
研究方向
1. 5G物联网及社区适老化健康应用
2. AI人工智能与数字孪生/元宇宙应用
3. 基于5G/AI的创业创新模式研究
主讲课程
1. 本科:《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
2. 硕士:《创新创业前沿(创新设计与创业方向)》、《创新设计与创业竞赛》
3. 博士:《智慧交通通信技术》
学术与社会兼职
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2007)
中国图像图形学会常务理事/图象视频处理与通信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日本国立信息学研究所客座教授(2007-)
上海先进通信与数据科学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委员(2017-)
国家科技进步奖专家库专家
教育背景
2005.10-2005.12,访问学者,德国艾兰根-纽伦堡大学
1991.9-1996.6,工学硕士/博士,中国矿业大学
1983.9-1987.6,工学学士,天津大学
工作经历
2018.11-至今,科技部中意设计创新中心副主任
2016.4-至今,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教授
2002.7-至今,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教授
2002.7-2010, 同济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 系主任,副院长
1998.12-2002.6,中国矿业大学副教授、教授
代表研究成果和作品
1) 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计划“新能源汽车”重大科技专项,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应用示范(2019B090912002),2019.1-2021.12,150万,项目负责人
2) 企业合作项目:基建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与设计(14002530087), 2020.12-2022.12,100万,项目负责人
3) 欧盟第7框架项目(EU FP7, PIRSES-GA-2013-612652):Quality-of-Experience Improvement for Mobile Multimedia across Heterogeneous Wireless Networks,2014.7-2018.6,5万欧元,项目负责人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61331009):车联网跨层设计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2014.1-2018.12,285万,项目负责人
5) 上海经信委项目:智慧城市基于车联网的大数据研发(沪CXY-2015-006),2015.7-2016.10.,40万,项目负责人
6) 亚太经济合作组织(APEC)项目:”Cooperative Forum on Internet of Vehicles (IoV) and its Worldwide Application Implementation”, 2013.4-2014.4,10万美元,项目联合负责人
7) 科技部重点国际合作项目(2012DFG10280):中意跨国数字协同设计关键技术合作研究, 2012.1-2015.6,500万,项目子课题负责人
8) 企业合作项目:丽江市泸沽湖景区智慧旅游系统设计,2013.1-2016.12,10万,项目负责人
9) 华为技术公司合作项目(YBWL2011113):客户体验感知验证方法合作开发项目,2010-2013,240万,项目负责人
10) 国际合作(美国硅谷基金,GIFT#:2010-02216NRM):Service Access on Highway VANETs,9万美元,2010-2011,项目负责人(大陆第一个获得该基金的高校)
11) 国际合作(日本Komatsu集团),Active safety applications for Komatsu excavator based on Internet of vehicles,2010.6-2014.3,1000万日元,项目负责人
12) 国际合作(美国UTRC),Video Surveillance for Intelligent Traffic Management,2005.1~2010.12,25万美元,项目负责人
13)企业合作项目:基建过程人工智能技术应用研究与设计,2020.06-2023.06,项目负责人
14)中国攀西康养产业研究中心重点项目:基于多模态数据的社区适老化健康服务智能评价与应用研究,2022.07-2023.12,项目负责人
近五年代表性论著、教材、论文、专利与展览
论著
1) 刘富强(2).《车联网权威指南:标准、技术及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年
2) 刘富强(1).数字视频图像处理与通信(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高等院校通信与信息专业规划教材)[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3) Fuqiang Liu(2) Encyclopedia of Sustainabilit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nhanced GPSR Using Neighbor- Awareness Position Update and Beacon-Assist Geographic Forward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 Springer, DOI 10.1007/978-1-4419-0851-3, 57457 Words, Dec. 2012.
论文(300多篇)
代表性期刊论文
1) Fuqiang Liu, “Power control in D2D-based vehicular communication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64.12 (2015): 5547-5562.
2) Fuqiang Liu, Satoshi Ohzahata and Toshihiko Kato, “Toward practical and intelligent routing in vehicular ad hoc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Vehicular Technology 64.12 (2015): 5503-5519.
3) FuQiang Liu, “Routing in internet of vehicles: A review,” IEEE Transactions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16.5 (2015): 2339-2352.
4) Fuqiang Liu, “An efficient pilot scheme in large-scale two-way relay system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19.6 (2015): 1061-1064.
5) Fuqiang Liu, “Enhanced channel estimation algorithm for dedicated short-range communication systems,” TELKOMNIKA (Telecommunication Computing Electronics and Control) 13.3 (2015): 870-879.
6) Fuqiang Liu, “Zero Forcing Beamforming Based Coordinated Scheduling Algorithm for Downlink Coordinated Multi-Point Transmission System,” IEIC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98.2 (2015): 352-359.
7) Fuqiang Liu, “Bounds on secondary user connectivity in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19.4 (2015): 617-620.
8) Fuqiang Liu, “Percolation and scale-free connectivity for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IEEE Communications Letters 19.4 (2015): 625-628.
代表性会议论文
1) Fuqiang Liu, “Mobility Management for LTE-based Heterogeneous Vehicular Network in V2X scenario,” IEEE Conference-ICCC, 2016.
2) Fuqiang Liu, “Effective Coverage for the Connectivity of Magnetic Induction-Based Ad Hoc Networks,” Global Communications Conference (GLOBECOM), 2015 IEEE. IEEE, 2015:1-6.
3) Fuqiang Liu, “Node density and connectivity of multi-channel ad hoc cognitive radio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ICCC), 2015 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5:1-6.
4) Fuqiang Liu, “Structural hole based link addition for capacity enhancement in scale-free networks,” Communications in China (ICCC), 2015 IEEE/CIC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EEE, 2015:1-6.
5) Fuqiang Liu, “Applying LTE-D2D to support V2V communication using local geographic knowledge,”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Fall), 2015 IEEE 82nd. IEEE, 2015:1-5.
6) Fuqiang Liu, “Vehicular visible light communications with LED taillight and rolling shutter camera,” Vehicular Technology Conference (VTC Spring), 2014 IEEE 79th. IEEE, 2014:1-6.
发明专利(授权30多项)
1) 交通地理信息系统生成方法(ZL 2007 1 0047589.0),发明人排名第二
2) 基于计算机视觉的客流量检测方法(ZL 2007 1 0041616.3),发明人排名第一
3) 基于组策略的功率控制方法(ZL 2008 1 0042230.9),发明人排名第一
4) 基于航拍图像的交通信息获取方法(ZL 2010 1 0588880.0),发明人排名第一
展览或论坛
2014 亚太经合组织(APEC)车联网技术及其全球应用合作论坛暨展示会(APEC车联网联合主席,策划人)
2020长三角创新创业与设计教育论坛(策划组织)
荣誉与获奖
共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4项(一等奖2项、二等奖8项、三等奖4项)
2018年,复杂场景下图像处理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吴文俊人工智能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排名第七
2015年,基于物联网的智慧矿山综合监控系统开发及产业化,江苏省电子信息及系统科学专业技术三等奖,排名第二
2015年,面向创新、创意、创业的“现代通信与信息技术”课程建设,同济大学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13年,电子信息类专业协同创新实践人才的培养,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9年,同济大学特等奖教金获得者
2006年,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通信信息类课程改革,上海市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排名第一
2004年,同济大学首届青年五四奖获得者
联系方式
Email: liufuqiang@tongji.edu.cn
网站: wm.tongji.edu.cn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