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寻 / 常 NowHere | 同济设创2021硕士毕展:探索不寻常



近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2021硕士研究生毕业作品展开幕。简短的开幕仪式在运筹楼一楼报告厅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学院党委副书记王晓庆、学院教学副院长徐江、3M公司代表、各专业方向负责人、教师代表和本届硕士毕业生等共同参加了开幕式。开幕式由本次毕业展的主策展人之一吴端副教授主持。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526.jpg


展览以“寻 / 常 NowHere”为题,意在体现2021年这一后疫情时代的背景下,挑战和机遇并存共生中,设计学子对“新常态”的探索。来自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2个学院,9个学科方向的73位硕士研究生,呈现出了他们在“不寻常”的时代背景下,对世界的未来与发展的探索,以及向着变革的创造。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547.png


同济大学副校长兼设计创意学院院长娄永琪教授开幕当天一早提前参观了展览,并通过短视频向大家送上了毕业寄语,他表示此次的毕业展览不仅“意义非凡”而且质量颇高,他祝愿毕业学子们在未来都能够找到践行人生意义和创造更好世界的属于自己的一片空间。学院党委书记范圣玺教授、同为此次展览的主策展人Jarmo教授、毕业生代表戴心悦同学和3M中国商用解决方案部大中华区市场经理Frank Wu先生也先后对此次展览的开幕表示祝贺并为毕业生们送上寄语。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551.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16.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554.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557.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603.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605.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608.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600.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0611.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23.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27.jpg

在人工智能、互联网、物联网及大数据等技术为特征的新经济时代的语境下,以用户、场景为设计导向,结合软硬件交互、产品 + 服务等系统化解决途径,探讨工业设计在社会价值、经济价值、生态价值和人文价值中新的意义和作用。随着造物边界的不断拓展,工业设计从关注“造物”向关注“造物系统”、从产业链向创新生态系统的转型。在设计中把用户、技术、商业、品牌、策略、管理等各项因子作为复杂系统的设计元素 , 开展多元颠覆式设计“造物”创新,提升工业设计在产业中的职能,引导产业为人们提供可持续发展的新生活。


杨文庆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31.jpg

有 8 位优秀的产品服务体系设计毕业生参加此次毕业展,经过几年的学习,他们已经成为了大规模社会技术转型的专家。本次展出的毕设作品及论文涉及医疗系统、出行和交通领域等,从中我们可以看到同学们在面对系统性问题时所展现出的学术研究能力及设计实践能力,我们对以下同学们的学习及研究成果感到非常自豪。


参加此次展览的大部分同学,在突发的疫情的情况下,仍成功完成了海外交流或双学位学习。在国外交流的过程中,他们体验了不同的文化,经历了疫情,并受教于不同国籍的导师,这一切使他们成为更有韧性和更有责任感的年轻人。


展望未来,我们希望他们为推动中国的发展,以及推广产品服务体系设计在商业创新、公共管理和非营利部门等领域的应用做出其应有的贡献,并再次感谢导师们和学生家属们的对学生及教学工作的大力支持。


Paola Trapani

赵华森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36.jpg

环境设计是这个变革时代的关键能力之一。我们如何设计和构建环境将直接影响环境未来人们的生活方式,疫情后的设计师们正在面临着新的机遇。我们要祝贺2021届毕业生,他们在后疫情时代努力寻找应对变化的新方法,探索新常态。这不仅是一个挑战,更是一个学习探索环境设计新需求与新机遇的机会。祝贺参展的同学们,他们展现了面对未来挑战的能力,比如创造力、协作、批判性思维和沟通能力等等。学习永远是相互的,我们与环境设计方向的同学一起学习、与各位共勉。


Jarmo Suominen

吴端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39.jpg

在信息网络技术日益成熟,全球经济向数字化、低碳化转型的背景下,“媒体”也好,“传达”也好,都有了新的内涵。“媒体”可以成为促成某种状态,比如创新、商业成功和更美好生活的工具。她既可以是纸质的,也可以是数字的;既可以是实体的,也可以是非物质的。甚至信息、产品、服务、建筑、城市、系统,都可以成为广义的媒体或是媒介。而传达,则是指人与人、人与物、人与信息、人与自然的沟通和交互方式。2014年同济把本科视觉传达设计和数字媒体设计两个方向合并为“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希望在一个新的视角下,开始这个学科方向新的探索。硕士的高阶媒体与传达设计专业是在更为开放的跨学科的语境下,是传统与现代、艺术与技术、经济和人文结合的产物,致力于挖掘媒体与传达设计的更为广泛的无限潜力。


吴洁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42.jpg

面临全球新科技产业革命与国家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历史交汇,设计战略与管理方向集成设计学、管理学、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哲学等多学科知识理论,聚焦国家创新政策、城市社区更新、设计教育、产品服务体系、品牌战略等复杂设计科学问题,案例研究与理论建构并重,联合政府、高端智库、行业协会及全球企业等开展设计管理咨询、设计竞争力及设计价值评估、设计标准、设计创新生态体系等实证研究,探究设计驱动创新、社会技术系统、商业管理、设计创造力、开放式与颠覆式设计创新、设计意义创新等方法和理论,培养具有系统设计思维的高水平复合型设计管理创新人才。


徐江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45.png

交互设计专业鼓励学生在真实的社会生活情境中,从用户研究、分析整合和设计实践等层面研究和学习,并探索新兴科技如何支持创新交互。本次硕士毕业课题主要聚焦在人机交互与智能交互设计等领域,并在服务机器人、VR/AR创新应用、HMI、智能织物设计、智能辅助平台、特殊人群关怀、多模态交互设计等多个方向开展前沿探索和研究。


孙效华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48.jpg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的设计历史与理论方向旨在培养设计研究、设计创新的一流学术型人才。他们具备在设计发展的基础及前沿领域做出贡献的优秀学术素养,能够胜任设计理论及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本学科的硕士教育强调激发学生对学术的热爱;导入专业理论认识、培养扎实的基础理论及研究素养;关注设计在实践层面的发展前沿并致力于用严谨求实的研究支撑并引领实践。这就需要学生积极地应用所学,思考和应对现实世界的挑战,并强化针对这些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方法论、过程、方法和工具的学习。我们鼓励学生从学院聚焦的若干重点研究领域中确定研究方向(如医疗卫生、城乡交互、创新教育、交通、智慧可持续生活、产业转型与品牌升级等),并根据所选研究方向制定培养计划。本方向还关注设计学科的发展历史与趋势研究。


本学科建立了广泛而稳定的联合培养、短期交流、联合课题工作营等学生国际交流体系。顺利完成所有规定的学分,且通过论文答辩的学生,本学科授予其艺术学硕士学位。符合硕博连读申请条件的设计历史与理论专业的硕士候选人,经学科委员会评定合格者,可转入设计学博士方向攻读博士学位。


张磊

马谨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52.jpg

基于“设计驱动的创新”的理念,“创新设计与创业方向”主要培养“面向产业转型和未来生活的可持续设计”,掌握“设计 +”、“互联网 +”等理念,结合同济大学优势学科行业应用的“T 型”创新创业领军人才,以更好地服务和引领全球知识网络时代,及以人为本的、可持续的、创新型的社会和产业的发展。将学术理论性学科知识转化为应对复杂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问题的综合能力素养。


“创新设计与创业”方向采用基于项目的学习模式,在完成设计创新类、创业类、管理类理论课程的同时,以创新创业项目设计与实施为载体,通过产品设计 , 服务创新规划,新兴技术快速原型创新等方式探索可持续创新能力的构建。结合新兴技术 ( 人工智能,大数据,AR/VR) 及创新思维方法,探索消费升级、文化创新,移动出行、新零售、沉浸式体验、VR/AR、智能网联、智慧汽车等场景下的创新解决方案。


同时,“创新设计与创业”方向致力于推动青年创业者和企业创新组织之间的合作,建立完善的创新网络,挖掘青年设计师的创新潜力,推动跨界合作共创平台建设。与Plug&Play,宝马、奥迪等汽车类、电信类、材料类、设计类著名企业以及多家孵化器建立了战略性合作,深入培养学生设计创新能力和产业化思维的同时 , 提高商业和创业意识。


目前“创新设计与创业”方向已培养孵化了多家优秀创新创业企业,在沉浸式体验,AR/VR,汽车数字化以及创意文创方向取得了良好成绩。输出的优秀综合性创新人才也在包括阿里巴巴,腾讯及字节跳动等诸多知名企业贡献才智,参与解决复杂性创新问题,共同践行“设计驱动的创新”的方向理念。


马钧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554.jpg

人工智能与数据设计方向是设计学与信息学科的交叉学科方向,该专业以社会重大需求为导向,以数据为基础、人工智能技术为手段,围绕设计学及信息学基础理论,探索人工智能与设计学交叉领域的前沿方法与技术,推进设计学科的信息化与智能化转型,并努力培养信息时代中具有设计思维及技术理论能力的跨学科创新人才。该专业方向成立于2017年,并于同年开始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旨在开创具有世界一流水准的,技术驱动下的设计学新方向,开拓设计学新边界。


曹楠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605.jpg



微信图片_20210629101150.gif



策展人 | Jarmo Suominen 吴端



执行策划 | 庄明昱

视觉设计 | 钟佳雯 田静雯 邓轶川 刘梵 赵星芮

展览设计 | 章婧 蔡妍妮 齐岳

环保膜赞助商 | 3M中国有限公司商用解决方案部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教学

发布时间

2021/6/29

发布者

设计创意学院办公室

分享

更多新闻
More in News

关注 D&I

链接 Links

联系 Contact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