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

我院与丹麦科灵设计学院国际联合工作坊举行

地铁是很多现代人的重要通勤、出行工具,也是一个城市血脉一样的存在,每天运输着这个城市最宝贵的财富:人。除了高峰时段的拥挤,等车时的无聊,地铁里的空间是不是还有更多的可能?除了在物理意义上连接这个城市的不同角落,地铁是否可以在情感意义上将人们真正链接在一起?地铁是否可以作为一种服务平台,在城市建设中起到更大作用?


1.jpg


刚刚结束的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丹麦科灵设计学院国际联合工作坊,就对上海的地铁做了一番探究。


2.jpg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将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自2009年以来,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与丹麦科灵设计学院每年都会举办一次不同主题的联合工作坊。今年工作坊的主题是Sustainability as new business –environmental service design in Shanghai (“可持续作为新的商业增长点—上海环境服务设计”),这一主题是对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具体回应,也会为上海的城市建设提供可复制的原型和有益尝试。


4.jpg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是一系列新的发展目标,将在千年发展目标到期之后继续指导2015-2030年的全球发展工作,图片来源于网络

带队老师苏运升教授表示:本次工作坊聚焦贯穿上海三所最重要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交通大学)的上海十号线,尝试将其打造为具有上海地标意义的文化教育线(LEARN LINE)。


5.jpg


参与本次工作坊的学生包括丹麦科灵设计学院本科生、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本科生、同济大学上海国际设计创新学院Studio1(环境设计)的硕士研究生、以及学院国际交流生。其中研究生同学主要关注以四平路街道内的地铁为核心的创新平台相关的商业模式、空间和服务设计;本科同学关注为地铁以及周边地区打造全新的交互与体验设计。


6.jpg


工作坊的同学们学习了服务设计的理念、案例,了解了学院多年来通过设计影响社会做的一些尝试,研究了大量地铁站点和周边社区互动的原创性方案,工作组以同济大学周边地区和站点作为首期原型落地实验的地区,力求打造四平社区自己的文化地标。


7.jpg


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工作坊已经产生了许多令人眼前一亮的想法,包括将公园里的欢歌笑语通过互动装置传递到地铁里,用“漂流瓶”、“故事云”等方式,在乘坐地铁的人群间建立起情感链接,使城市里脚步匆匆面无表情的乘客在地铁里感受到人与人互动共鸣的温暖;同学们还提出了站台公开课等想法,利用社区资源,打造线上线下结合的,可复制的模块化的公共服务设施平台系统,为老人孩子,青少年学生,及国际游客提供文化教育服务。


工作坊由双方教师联合指导,指导教师包括设计创意学院的苏运升教授,Jarmo Suominen教授、Avril Accolla教授,及来自科灵设计学院的Barnabas Wetton教授和Peter Barker教授。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多年来在四平社区进行了持续性的设计创新探索,此次工作坊结束后,学院将在工作坊成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丰富同学们的项目,力争实现设计落地,利用设计的力量,对社区做出“针灸式”的改变。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科研

发布时间

2017/12/19

发布者

设计创意学院办公室

分享

更多新闻
More in News

关注 D&I

链接 Links

联系 Contact

dioffice@tongji.edu.cn
电话 +86 21 65983432
传真 +86 21 65983432
上海市杨浦区阜新路281号
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

沪ICP备05032680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