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同济大学设计创意学院公共设计研究室发起的“新 场 所”论坛(NEW Place-making),邀请了多位国内外知名设计研究学者莅临演讲,以“新”为线索,共同探讨处于变革与更新中的场所营造研究与实践。嘉宾们通过相关设计案例,同听众分享了他们对于空间、场所、营造的独到见解。
设计创意学院的Ken Frideman教授从他对于空间场所的认识出发,分享了其在空间利用方面的经验。他以一段诗意的文字引出了本次论坛的主旨:
We shall not cease from exploration
and the end of all our exploring
will be to arrive where we started
and know the place for the first time.
Through the unknown, unremembered gate
when the last of earth left to discover
is that which was the beginning;
at the source of the longest river
the voice of the hidden waterfall.
来自香港理工大学的邵建伟教授,是较早研究公共设计的学者,对于公共空间的设计与利用有十分前瞻性的探索。他的演讲题目为:“新与旧,空间中的中性平衡”。在演讲中,邵建伟教授以香港城市的发展与更新为例,提出了如何在市民的需求与政府开发之间寻求平衡点。众所周知,香港是一个现代化程度很高的中心化导向的城市,在城市建设中有很多“旧”习惯与“新”开发之间的矛盾和冲突。以市政设施为例:香港政府每年花费大量的资金推广与维护市政设施,但是,市民保有的旧生活习惯还将持续,而正是这些旧习惯的保留改变了新增设施所预设的空间属性和用途。同时,诸如露天集市被政府规划搬入新建室内集市的这类更新建设行为,改变了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邵建伟教授认为,人重塑了空间,人的活动能够赋予空间新的生命,因而,设计师在设计中应当引导人们参与到设计本身的活动中去。
吴端老师是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设计方向的教师,她负责主持公共设计研究室的研究工作。她的演讲题目是“新场所营造探索”。其间,她与大家分享了公共设计研究室近年的一些设计案例,并从这些案例出发阐述了在新场所营造的过程中需要解决的不同问题。比如,上海南站导向系统的设计乃是基于对城市交通枢纽的交通可达性的重新规划,从而引导旅客选择适合的交通出行方式,增强他们选择地铁、公交这类公共交通的信心;而创智天地项目关注的则是城市基础设施的营造与市民日常活动的关系,意在增强市民的参与热情。
作为“2015上海城市空间艺术季”之“互动水乡——朱家角·尚都里实践案例展”的策展人,薛鸣华以“新场所,老记忆”为题,向与会者介绍了古镇朱家角在城市更新过程中的实践。张永和、马清运、登琨艳、柳亦春四位中国当代的著名建筑设计师参与了该项目。薛鸣华回顾了朱家角十年间的历史变迁,反思了在这期间产生的新场所以及对其建设的判定。他还讨论了“传统记忆与新旧技艺如何对接”、“空间价值和走向”等话题。在场所空间的营造中,设计活动能否在完全意义上改变一个场所也许很难界定,但是薛鸣华认为,记忆可以形成场所,同时记忆也可以构建场所。演讲期间,薛鸣华还分享了许多他的诗歌作品。
香港理工大学的博士后研究员安大地以“出行、场所与公交导向型设计”为题目,以“sustainable mobility”为关键词,针对城市发展当中的交通系统规划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城市交通的设计规划一度被当成是一种单纯的设计工作。安大地则认为,应该引入社会学的视角,由单纯物的设计向人参与其中的思考转变,在研究和设计过程中应该强调体验的问题。他探讨了人的出行、空间可达性、场所营造这三者与可持续交通之间的关系,同时还创新性地将信息通信技术引入到这一体系当中。在演讲中,安大地还分享了与公共交通相关的研究案例和设计作品,并详细说明了TOD(Transit Oriented Design)系统的实践运用。
最后做嘉宾演讲的是宣磊博士,其演讲题目是“新场所密码”。他以新场古镇的更新与保护为背景,探讨当场所发生改变时,其背后的意义如何也产生了变化。宣磊博士认为,探索古镇的保护与更新不能以单体建筑为单元,否则会产生碎片化的“规划舞曲”,而是要以院落为研究对象,基于对历史叠加的研究,控制不同地段的空间尺度,同时也要基于对建筑历史院落组团的复原,控制保护与更新的物质单元。
演讲过后,邵建伟教授、安大地研究员、朱明洁老师受邀参观了设计创意学院的公共设计研究室,并与吴端老师一起讨论了公共设计教育与研究的发展情况。
下午,嘉宾们同与会人员一道参观了在新场古镇举办的“更·新场”展览。由公共设计研究室和设计创意学院环境设计专业方向大四学生设计的“感·观·新场”展馆获得了来宾的一致好评。
沪ICP备05032680号